最红的区块链加最憋屈的医疗服务 专访医互保李俊明丨医疗服务
2017年一篇《我在百度医疗事业部的209天》在网上热传,使李俊明步入公众的视野。时过境迁,这个兼创业者和投资者于一身的互联网人,在医疗行业赋予了区块链新的内涵。
医互保创始人李俊明告诉《四百味》“三年前的今天,我转去百度医疗事业部,那是接触医疗的开端。而深入医疗行业还是从后来出走百度创业开始。”这三年,是李俊明与医疗相识相熟的过程。“大型互联网企业去介入医疗难度极大,从百度出来后,做了海外医疗服务公司法兰医疗;逐步深入到医疗领域后,才探索出以普惠医疗保障为核心的医互保”
从传统软件到互联网,从百度医疗事业部再到二次创业,对于李俊明来说,兜兜转转不仅仅意味着身份的转变,同时折射出他对新技术的敏感和接纳。李俊明坦言:“我不是学医出身,做医疗有很大的难度,只能借助新的技术来为医疗赋能。区块链不见得颠覆医疗,但一定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促进医疗体系和模式的升级。”
十块钱保险的策略
李俊明的医疗创业不是偶然,这与他自身对医疗服务的需求有着两个强关联。
其一,在去百度之前,李俊明做了多年软件创业公司,导致腰椎间盘突出。“当时早上3点钟去医院也挂不上号。”亲身体会逼着李俊明去关注医疗。
其二,2013~2014年,李俊明的父亲得了恶性肿瘤。当时,李俊明最大的困惑在于不知道这个病该去哪治,选择什么样的治疗方案,找哪位医生。用李俊明的话说就是:“真正优质的专家、好的医疗资源其实很多人难以触及。”
困惑的同时,李俊明也有了顿悟:“抱怨最多的地方就是机会最大的地方”。他开始做大量的行业研究、基础分析,并且拜访了医疗圈的30多位前辈。他发现:多数人得了重大疾病后,会有明显的就医路径——先去县医院,然后到市医院、省医院,再到北上广等一线城市的大医院。
不知道如何最有效地看病,使很多患者及家属浪费了时间、精力和金钱。“我就在想能不能让患者在刚得病时,第一时间找到权威医生,然后告诉他就医路径及治疗方案。”李俊明在探索中发现切入点——用保险理念做医疗。
医互保提出一个概念——“普惠医疗保障”,通过低廉的价格,让大多数人都能接受。而医互保的服务保障产品是与协和系医生集团合作,一旦发生重大疾病,协和专家首先为用户确定治疗方案。李俊明深入浅出地解释道“比如一年花10块钱,一旦遇到重大疾病就能够得到权威医生的绿色通道,第一时间告诉患者应该怎么看病、应该到哪治、治疗方案怎么选。”
医疗和区块链怎么加?
本身就是投资人的李俊明表示,去年投了20几个项目,发现应用场景和落地能力是关键。目前区块链大热,很多人一窝蜂都跟风跑步进场,都照猫画虎去做,而非真正理解核心。他觉得区块链这个机会并不是给刚进来的人,而是给有了准备、有过研究和应用的人,通俗地讲就是先入场的吃肉,后入场的喝汤。
2016年底从接触到区块链,李俊明就认定区块链技术可以彻底改变资源关系。鉴于医疗领域的广泛性和复杂性,李俊明开始考虑能不能借助区块链去改变、提升医疗服务,随后把区块链作为创业项目的底层技术。
区块链是由生产关系解决了资源的配置,“说”和“做”完全是两回事,应用场景到底行不行需要拿到市场上去验证。
2017年7~8月,李俊明及团队着手“区块链+医疗”的探索。“区块链一个很关键的技术是智能合约(智能合约,也叫做脚本,可以让区块链在安全、互信的基础上,完成满足特定条件下的交易),把保障合约上链之后,数据不可以篡改,这对用户、对医生都有很大的好处。
医互保在区块链上的初期应用分为两块:一块是医疗服务保障合约上链。所有的保障数据、保障合约是要上链的;另一块是健康科普。与医生集团中的医生一起去做很多科普文章也需要上链。
在李俊明看来,借助区块链的优势可以实现由信息互联网向价值互联网的转变,这是在医疗领域的一个试点,将区块链偏向应用层。对于医互保来说,有三个方面改变显而易见。
第一,流量层面。医互保作为提前将区块链应用到医疗的企业,用Token(国内区块链最早的倡导者之一元道先生把 Token 翻译成“通证”,即代表一种“可流通的数字权益证明”。多数情况被翻译为“代币”,但并非准确翻译。)经济带动打开新的增量空间,Token成为一种引流的渠道和方法。
第二:数据层面。实际上是技术的改变。原来的数据操作是创建、读取、更新、删除,结合了区块链就简化为只有创建、读、写。患者每天的运动数据、体检报告的数据、医生看病的信息数据都可以永久地得到存储、不可篡改。
第三:价值层面。区块链把用户、公司、股东几方的关系集中在一个点上,追求盈利最大化。无论是医生还是用户,在数据上传更新后,都可以得到代币,这些有兑现价值的代币让用户在平台上形成黏性,从而促进三个正向的循环。
循环1:患者运动之后,疾病发生率降低了。
循环2:患者与医生之间的互动不只是医疗层面的互动,而成为健康之间的互动,他们的关系变得更近。
循环3:总体的医疗花费减少了。
对于传统保险来说,准入门槛高、赔付周期长、保单复杂、信息严重不对称等种种弊端,区块链与“普惠医疗保障”的结合希望能够将保障门槛降的足够低、自动执行保障合约、简化保单和流程、让医生实时了解客户的健康状况。
“百度让我从软件从业者变成互联网人,也让我意识到软件公司和互联网公司的巨大差异。”李俊明提出一个词“区块速度”,在软件时代的升级迭代通常都是以年为单位;到了互联网时代就是一个月一更新;到移动互联网变成了周迭代;在区块链时代每天都有更新。
入医疗行业三年整的李俊明告诉《四百味》“目前在医疗领域里待了三年,但还像初级的小学生一样”如何在区块链的节奏中迅速建立对医疗的知识体系?这件事也在倒逼李俊明不断去挤压自己的时间海绵。
对话李俊明:做区块链不是蹭概念
《四百味》:Token如何在“医疗+区块链”上最大化地发挥作用?
李俊明:医互保用的积分是战略合作伙伴LifeShares平台的Token,随着用户社群量逐渐增加,其价值会逐步地体现。对于医互保的业务来讲,用户能够实现Token购买产品,而对于LifeShares医互保也会帮他们做中国区的推广,后续的整个生态的建设。
《四百味》:现在的代币,和过去被管控的ICO有什么区别?
李俊明:代币是平台的Token,ICO是融资方式,这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当然,ICO也经历了几个变化,现在国内已经没有ICO了。短期保守,但长期对Token经济持乐观态度。
《四百味》:进入医疗行业这几年,行业的下一步,你能看到了什么?
李俊明:不可否认,医疗大健康是一个巨大的产业,可以预见单次单项医疗服务费的提升是一个大趋势,借助区块链等新技术优化医疗大健康的资源关系、提升整体效率、降低总体费用,各类区块链应用将会逐步落地。
(责任编辑:叶圻 )
会议合作、活动报道需求可联系彭先生:18820041981(微信同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