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合作

"我的孩子得了咽鼓管堵塞,我该怎么办?”

2018-01-15 15:22:08  来源:生物谷    转载

澳大利亚有四分之一的儿童在出生三年之内会得复发性的耳道感染,这种症状随着年龄的增长会逐渐消退,但当孩子入学之后,还是会有十分之一的几率得病,并且会对早期的学习产生不利的影响。

咽鼓管堵塞是一种耳道感染疾病,主要症状是中耳道(耳鼓背后)被黏性液体阻塞,空气难以流通。这种异常现象会导致声音信号的传递受阻,进而影响我们的听力。

对于患有咽鼓管堵塞的孩子们来说,他们的世界仿佛音量被调小了一样。重复性的耳道感染以及长期性的咽鼓管堵塞会导致#)性的失聪。那么,如果孩子得了这一疾病的话,作为家长我们应当怎么去做呢?我们又应该如何预防孩子得咽鼓管阻塞呢?

为什么孩子会得病?

中耳炎是一种家族性的疾病,我们知道遗传因素影响了人们对这种疾病的耐受性。不过,研究发现咽鼓管堵塞同样存在季节性的发病特征,即它高发于寒冷的冬季以及容易在开学时被其它患病的孩子们传染。

该疾病的最终原因目前仍不清楚,但咳嗽或感冒时出现的细菌或病毒应当是导致耳道感染的最初原因。

一种理论认为,咽鼓管堵塞在感冒痊愈之后仍旧存在是由于耳咽管(即连接中耳以及咽喉北侧的管道)的功能障碍导致的。当感冒康复之后,本该通过咽鼓管清除的粘液会因为后者功能的不足而堆积在中耳部位,最终导致疾病的产生。

细菌同时会产生生物膜,使得其对抗生素的耐受性上升1000倍,因此难以通过抗生素的手段治疗。这些细菌同时能够入侵孩子们的免疫系统,使得免疫细胞死亡并释放出粘稠的DNA。这为细菌的生长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总之,这些因素导致咽鼓管堵塞持续存在或反复发作,并且导致听觉丧失以及极大程度上增高孩子们的发育风险。

咽鼓管堵塞能够得到有效防治吗?

目前并没有治疗该病的灵丹妙药,但我们能够做一些事情降低持续性咽鼓管堵塞的发病风险。

其中具体的方法包括降低暴露在吸烟环境中的几率以及确保孩子们提前注射过疫苗。鼓励孩子们经常洗手以及养成健康的卫生习惯,例如经常擤鼻涕同样重要。研究结果显示母乳喂养同样能够起到保护的作用。

疫苗(尤其是肺炎球菌联合疫苗)能够降低耳道感染以及咽鼓管堵塞的风险,但目前的疫苗仅仅对一部分致病菌有效,如今还有一类可以预防非典型流感嗜血杆菌的疫苗问世,该病原菌也是导致儿童耳道感染的主要原因。

一旦被诊断患有耳道感染,通常会有三个月的等待与观察的时间,这一时期十分重要,往往可以不佳干预自行痊愈。而抗生素治疗则不会有明显的效果。

对于持续性咽鼓管堵塞的儿童来说,往往需要接受套环植入的治疗。套环是一种能够促进耳道空气流通以及预防液体堆积的手段,这些手术目前都十分常见。

另外还有一些药物已经被开发出来,包括能够溶解耳道堵塞物的药物。这些药物能够降低套环移植手术的需求。

咽鼓管堵塞防治的一些问题

治疗咽鼓管堵塞的#!大挑战之一是病情的鉴定。对于家长来说,他们难以及时发现病情发生的蛛丝马迹,例如听力困难,偶尔的疼痛以及压力等等。如果得不到及时的诊断与治疗,那么将会对儿童的发育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

因此,我们需要提高对儿童上述疾病的预防与诊断效率,从而进一步降低疾病的发生以及发展。

(责任编辑:叶圻 )

会议合作、活动报道需求可联系彭先生:18820041981(微信同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