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合作

中国全科医疗要找到自己的模式,不必照搬西方

2017-04-12 10:51:30  来源:健康界    转载

“中国全科医疗要找到适合自己的模式,不必照搬西方体系。”4月7日,加拿大全科医生常逸梓(Roo Changizi)在北京和睦家医院(下称和睦家)出席“您在北京生活,您有‘超能陆战队’论坛”时,用英语做出上述表态。

“在中国,我们可以把各个元素汇聚起来,哪一个行得通,就实际应用哪一个;同时也要看看,哪些方面需要进一步修改、消化。”在和睦家执业的常逸梓作为“中国通”,对中国全科医疗事业有一番自己的见解。

“6个月到1年之后,我们还要回头评估,分析劣势和优势。看病次数、手术量、婴儿死亡率,根据这些人口健康的关键指标,我们可以进行分析,判断哪些是好的,需要保持;哪些不好,需要撤销。”

中国正在推广家庭医生签约行动,开展全科医疗服务。4月10日印发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提升年活动实施方案》还明确提出,2017年,要让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覆盖率达到30%以上,重点人群覆盖率超过60%。可见,中国全科正在探索中前进。

“先锋派”创新:3个科室组成1个中心

国家级模式需要探索,医院内运营也可以创新。日前,和睦家把全科、康复科、以及中医科等三个科室合并,建立“全科医疗中心”。

和睦家建院伊始就有全科,20年来持续、全面关注患者健康。康复科能和全科医生共同帮助患有常见病的门诊患者。再把传统中医和西方推崇的自然疗法等理念结合起来。在和睦家院长盘仲莹看来,这是一种创新,也符合和睦家多元化、国际化医疗服务的特色。

center est.jpg三个科室合并之后,常逸梓的头衔也从全科主任变成了全科医疗中心主任。

常逸梓表示,在和睦家,这些科室历来紧密合作,没有明显界限。如今合而为一,在医疗服务上也是“自然而然”的事情。另外,秉承“大医治未病”的原则,医护人员要有“先锋派”精神,积极预测,主动干预,防止疾病的发生;而不是一味被动地等待疾病出现,再进行治疗。

“圆桌”沟通更加顺畅

全科医疗中心成立之后,原本三个科室的医生在一起工作,沟通更加紧密。

常逸梓表示,原本不同科室的医生坐在同一张圆桌旁,共同探讨患者病情,比关上门的各自为战或者走廊里的简短交流都更加有效,既有利于救治患者,也能帮助医生交流进步。

如此一来,家庭医生、康复医生和中医都忙碌起来,“因为我们能够治疗更多的患者。”常逸梓说:“一切以患者为中心。更好的沟通能提高效率,让我们更好地救治病。”

全科中心的“多国部队”

作为外资医院,和睦家的全科医疗中心里有不少外国身影。

患者方面,中国和外国患者大约各占一半。执业医生则来自中国、北美、欧洲、日本、新加坡等国家和地区;语言服务则囊括汉、英、法、日、波斯等多种语言。

值得一提的是,常逸梓1个人就会说7种语言。

“关注健康管理,而非疾病管理”

世界卫生组织曾表示,预防保健投入1元钱,医疗成本能节约8元钱。从具体病种看,肝癌预防如果投入1元,医疗甚至可以节约750元。

和睦家全科医疗中心就是要从预防做起,主动预测、干预,全面关怀患者健康。这正契合了中文“大医治未病”的名言。同理,常逸梓拿出了自己类似的英文版本——“Focus on healthcare, not sick care(关注健康管理,而非疾病管理)。”

(责任编辑:叶圻 )

会议合作、活动报道需求可联系彭先生:18820041981(微信同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