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合作

大湄公河次区域青蒿素抗性的传播

2017-03-31 10:46:06  来源:梅斯网    转载

近日,来自马希多尔大学热带医学系分子热带医学与遗传学系的研究人员报道了一项关于大湄公河次区域青蒿素抗性的传播的研究,相关研究成果刊登于国际杂志LANCET INFECT DIS上。

研究证据表明,恶性疟原虫青蒿素抗性的PfKelch13突变在大湄公河次区域有多个独立起源,这也促成了该区域疟疾消除的议程。研究人员的目标是使用分子基因分型来评估抗疟药物耐药性选择及其在大湄公河次区域的蔓延情况。

在这项观察性研究中,研究人员检测了缅甸东北部的恶性疟原虫分离株,老挝南部和柬埔寨西部的PfKelch13突变和Pfplasmepsin2基因扩增(表明哌喹抗性)。研究人员根据显微镜镜检或快速诊断试剂从非重症恶性疟的患者中收集血样,并使用微卫星基因分型来评估遗传相关性。

在从2008年1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对青蒿素抗性疟疾流行病学的部分研究中,研究人员共收集到434个分离株。在2014-15年,起源为2008年出现在柬埔寨西部的单个长度的PfKelch13 C580Y单倍型(-50至+ 31.5kb)谱系,分别在泰国东北部88个分离株中检出65个,老挝南部111个分离株中检出86个,而来自柬埔寨西部14个分离株全都被检出,这意味着这是一个严重的跨国选择性扫荡。 之前Pfplasmepsin2扩增仅发生在该谱系内,而到2015年发现与这些类似的虫株在柬埔寨的14个分离株中可以检测到10个,在泰国东北部15个分离株中均能被检测出。 缅甸C580Y突变具有不同的遗传起源。

研究结果表明,主要的青蒿素抗性恶性疟原虫C580Y谱系可能起源于柬埔寨西部,然后传播到泰国和老挝,与其它原虫虫种竞争并获得哌喹抗性。青蒿素耐药性恶性疟原虫谱系的出现和传播,并在大湄公河次区域产生类似的耐药性将会威胁区域疟疾控制和消除目标。研究认为应该在可用抗疟药物仍然有效的情况下加速该地区恶性疟疾的消除。

(责任编辑:叶圻 )

会议合作、活动报道需求可联系彭先生:18820041981(微信同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