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合作

强冷空气来了保护好老人 四招迈过心梗坎儿

2016-01-22 09:25:25  来源:健康时报网    转载

近日,我国迎来了一波超强冷空气,安徽、浙江、福建、广东等多地气温都可能刷新历史极值!应对罕见寒潮天气,老人一定要注意保护好自己,家人也要多多关注老人情况!

冬天离开的老人#!多

北京老年医院老年研究所宋岳涛教授表示,冬天之所以成为老人的一个坎儿,主要是由于老年人身体的自我调节能力下降,抵抗力较弱,气温的骤降以及冷风的侵袭很容易导致原有疾病加重,特别是心脑血管疾病和呼吸系统疾病。再加上冬季感冒和跌倒多发,老人恢复较慢,在这个过程中容易加重病情或诱发多种并发症。

中国慢性病前瞻性研究项目在今年公布的一组数据显示,我国冬季心血管病患者死亡人数比夏天高41%。

国外也有类似现象。前不久,英国国家统计局官方网站公布一组居民冬季死亡人数数据,去年英格兰和威尔士的冬季死亡人数比其他季节多4.4万,其中75岁及以上老年人占3.6万,老人成为冬季死亡高发人群。

低温加重心脑血管病

北京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医师汪芳解释,很多老人有高血压、高血脂等基础性疾病。冬季气温较低,特别是遇到大风降温天气,寒冷会刺激人体血管收缩,从而促使心率加快,血压升高,心脏负荷增加,同时也增加了脑溢血和心肌梗死发作的机会。

此外,冬季因排汗减少,饮水量减少,再加上老年人口渴的感觉较差,水分摄取不足,血液黏稠度增加,容易形成血栓,导致急性心血管事件发生或病情恶化。

汪芳建议,老人在冬季一定要密切监测血压,及时调整药物。高血压病人服降压药时不可随意停服,如果突然停药,可能出现血压反跳。

支招:安全度过起晨危险期

起床慢中求稳是关键

针对晨起危险期的原因,任利群主任建议,对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的病人,冬季有足够的睡眠是非常重要的,但需注意,睡眠醒来时必须先在床上躺一会儿,待“醒透”后再起床,避免心绞痛、中风等发作。

“醒来后,首先要完全清醒,在平仰卧的状态下,睁大双眼,适应由睡觉至睡醒的交替过程。然后才缓缓从被窝里坐起来,双眼正视前方,或转动头颈。再将双脚移至床沿,睁眼静坐一会,如果觉得自己反应正常,可以下床了。”任利群介绍说。

下床后,要慢慢站起来,走路慢一点。这是老人预防突发事件#!好的方法。走路慢一点,做事的动作也可以慢一点。不要急,一切都要慢慢来。

起床莫急开窗户

许多老人起床后马上出门或者开窗,这一小小的举动却有可能成为诱发心脑血管疾病的致命因素。冬季早晨室外温度低,室内外温差大,刚从暖和的被窝离开就立即面对冷空气。寒冷可引导起冠状动脉收缩,导致心肌缺血,加重心脏负荷。

任利群主任建议,可以在起床前就将空调温度开到26℃左右,等房间暖和后,再起床。或者是先裹着被子或披着衣服在床上坐一会儿,待适应了室内温度后再起床。起床后,待身体活动开了,再开窗换气。

老人起床后,可以用热水洗个脸,把双手也放在热水里泡一下。这样做的目的,还是进一步加快血液的循环。

晨起一杯水

每天早晨起床,在未进食之前喝一杯水,对机体既是一次补偿,又是一种有效的净化。清晨,胃内食物已排空,水在胃内除少量被吸收外,80%以上在小肠内被吸收入血。新饮进的水以促进全身吐故纳新,保证细胞新陈代谢。对于老年人来说,可起到稀释血、防止心脑血管疾病的作用。

起床后记得吃降压药

由于晨起时间段是血压的峰值,因此任利群主任医师建议大部分高血压患者,起床后就要吃降压药,不要等着吃过早饭或者晨练后再服用。当然这就需要早中晚三次定时检测血压,虽然大部分患者的血压峰值在早上,但对于患有糖尿病、慢性肾病等多种疾病的患者,不一定峰值在早上,就不必要晨起时服用降压药。总之,定时检测血压,合理控制血压很关键。

(责任编辑:梁倩缘 )

会议合作、活动报道需求可联系彭先生:18820041981(微信同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