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体检注意七个误区 怕辐射拒绝做胸透
健康体检是我们检查健康的必要措施,但是没有按规矩办事,不仅影响检查结果,还会多出许多麻烦。那么,体检时我们应该要注意哪些呢?
防病重于治病,如今越来越多人认识到体检的重要性,然而一些错误的认识和做法,可能让体检结果大打折扣,甚至因此错过“揪出”大病的机会,追悔莫及。那么,我们体检时要注意哪些呢?
误区1:体检前准备不足
体检前,体检中心会通知被检者一些注意事项,但却未引起足够的重视。首先,体检前一天不要大吃大喝,尤其是晚8点后要禁食,不要喝酒、浓茶、咖啡,不要进食太甜、太咸及油腻的食物,否则将影响血糖、血脂、肝功能。其次,晚上要早点休息,避免剧烈运动和情绪激动,否则也会影响体检准确性。最后,要按规定时间采血,#!迟不宜超过上午10点,否则会受激素影响,血液状态发生变化。
此外,女性要避开经期,不化妆,不穿连衣裙、连裤袜,不戴项链等饰物。如果动过手术,要带相关病历和有关资料。
误区2:重视心肝肺,忽略眼耳鼻
“抓大放小”是很多人体检时的通病,往往重视五脏六腑的检查,验血验尿做CT一样不落,却忽视耳、鼻、喉、眼、皮肤这样的“小科”,导致这些器官的小病逃过“法网”,留下隐患。比如鼻咽癌,早期没有症状,多数患者是从体检中发现的。又如眼底检查,眼底视网膜状况对高血压、糖尿病的诊断及治疗非常重要。就连#!简单的身高体重都很重要,因为BMI(体重指数)是判断代谢综合征的重要指标。
误区3:检查只认“高精尖”
一些顶级的医疗设备疾病诊断率高,因而多数人体检时对这些高精仪器趋之若鹜,宁可花大钱“图个心安”,也不屑于做那些十几块钱的基础检查,反而“捡了芝麻丢了西瓜”。事实上,“高精尖”并不代表“高大全”,仪器再先进,毕竟不是全能冠军。比如一些高精的CT适用于重要脏器检查,但尿常规、便常规等检查也很重要,能检测出人肾脏以及从胃部到肠道的多种早期疾病,简单又便宜。血糖是检测糖尿病#!直接的指标,血脂可作为动脉硬化及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参考,肛门指检是发现直肠肿瘤、息肉、痔疮、前列腺病变等#!简单、直接、有效的方法。
误区4:怕辐射拒绝做胸透
人们大多对X线等检查带来的辐射“谈之色变”,体检时回避做胸透、CT检查等,这会为一些疾病埋下隐患。如肺癌、肺结核、乳腺癌可通过乳腺钼靶照相检出。以肺癌为例,如早期能通过胸片查出,还有手术机会,但到了严重咳嗽、咳血的程度,往往就已发生转移,难以治愈。实际上,国际上曾经建议每年做CT不超过两次,是基于从前的CT辐射量而言,现在的X线检查辐射剂量远远低于国际上规定的人体器官可接受的射线剂量标准。除了女性妊娠期不宜检查外,其他人都可以接受检查。
误区5:对结果患得患失
人们往往#!重视体检报告里的数据,却又不能正确认识,导致错误判断。
#$,指标未超出正常值,不代表绝对正常。目前,大部分体检指标的设定是根据疾病标准而定的,换句话说,体检指标正常只能说明身体状况达到60分的及格标准,却不能说明身体是健康的。
第二,指标因人而异,比如血脂、胆固醇指标是针对健康人群而言的,但对于高血压等心脑血管病人来说,即使结果正常身体也可能处于危险状态。
第三,数据异常不代表一定有病。有些指标总是随着生活习惯、身体状态、环境而不断波动,需经过一系列的检查才能确诊。比如休息不好转氨酶会增高;肿瘤指标CA199的正常值范围是0~37,有的人查出100多,害怕得不行,但其实抽烟、类风湿关节炎也会导致这个指标升高。
此外,不少人“虎头蛇尾”,不重视体检结果,最终导致血的教训。我们在临床上就曾经遇到过某单位体检,有员工乙肝六项全部阴性,建议近期注射乙肝疫苗,但他没放在心上,继续忙于应酬,最终感染了乙肝病毒。
误区6:慢性病不需要体检
一些已患有心脑血管病、糖尿病、肝炎、肠胃病、哮喘、肾病等疾病的人,长期服用药物,疾病得到有效控制,因而经常忽略体检和复诊。建议糖尿病患者至少每个月检查一次血糖,看有无并发症;乙肝患者每半年检查一次肝脏B超,看有无病变;胃病患者每年做一次胃镜检查,以便及时掌握病情,适时调整用药。
误区7:一次体检管“一辈子”
“我以前做过体检,没病。”但一次健康体检,不可能管三五年,更不可能管一辈子。坚持体检才能更好地控制高血压、高血糖等常见病,及早发现肿瘤,提高治愈率。#!好每年体检一次,尤其是白领和40岁以上人群。心脑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糖尿病等患者#!好每半年做一次该病的检查。此外,一些疾病的高危人群要额外做一些检查,如长期吸烟、矿业工作、肺结核患者等肺癌高危人群,每年要做一次肺部CT;45岁以上抽烟人士、肥胖人士,有结直肠癌、息肉家族史或腺瘤样息肉病史的人,应每年做一次肠镜检查。
(责任编辑:梁倩缘 )
会议合作、活动报道需求可联系彭先生:18820041981(微信同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