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合作

卧底记者揭秘“假药”“保健产品”忽悠手法

2015-12-30 13:57:58      家庭医生在线

(小张曾经在“假药”销售行业工作过五年,如今他已经离开了这个行业。)

记者:为什么离开了?

小张:感觉是骗人的,所以就离开了那个行业。

借着那个“卖药”的幌子骗他们,骗和母亲一样年纪的同龄人,说实在的,是一种煎熬……后来转换了几个行业,我凭自己本事,去赚一些心安理得的钱,比那些受良心谴责的钱好受一些,晚上睡觉踏实一些。

(小张告诉我们,一些吹嘘有神奇疗效的保健品,其实并没有什么效果,他们#!主要的目的就是赚钱。)

小张:通过一些手段,把你忽悠高兴了,实际上就是想方设法让你从口袋里掏钱,效果好不好,只有天知道,你自己只要吃不死人就行。

(小陈是另一位从事过保健产品销售的年轻人,关于如何夸大、吹嘘产品,让消费者动心,小陈得到过专业的培训,也深知背后玄机。)

小陈:实际上就是夸大宣传功效,就说这种保健品是和某某大学联合研制,经过多少位教授研制成功的,把它的效果说得格外神一些,像达到什么国家先进水平,世界先进水平,或者是获了什么奖之类的……根本都不是。

记者:广告里,经常出现一些号称是国外或国内某知名大学的教授献身说法,这些专家到底是什么人呢?

小陈:都是假的,实际上就是一些普通的员工,有些像我一样根本没有接触到医学知识。所以说,这句话有它一定的道理,穿白大褂的不一样是大夫。

记者:广告中还会出现一些产品被疯狂抢购的画面,这是真的吗?

小陈:那种广告,看着很多人举着盒子,举着保健品在疯抢,是一种假象,托儿,就是为了造成那种视觉效果,或者是现场气氛,让你感觉到有购买欲。

(高科技包装、专家献身说法以及制造产品被疯狂抢购的场景,这三个步骤对消费者晓之以理后,消费者已经被升级到了“半信半疑”的层次,接下来就要动之以“情”。于是,一些因为被这些产品治好了疾病,挽救了家庭,改变了命运的患者开始粉墨登场。许多煽情广告,你冷不丁看上去还真以为是悲情大戏呢,呵呵)

小张:现身说法,说我吃了之后怎么怎么好这种,一般都是托儿。其实他根本没有吃过什么药,就是为了烘托气氛。这种托儿是要我们给他做工作,或者是付报酬。五年之前是30元左右,还算可以。

小陈:所谓有有病乱投医,你看到人家广告,说自己吃的这个效果不错,演员说的感觉你也特别想去试一下,所以刺激了你内心的一种欲望,一种治病的愿望,所以就能达到购药的目的。

(如此一来,包装后包治百病的“神药”,身价也跟着水涨船高了。)

小张:像我那个出厂价格是10块,到消费者我卖给消费者是50元左右,甚至还要高一些,利润大约在200%到300%。

记者:除了广告,一些保健品还针对老年人,采用义诊或者免费健康讲座的推销手段。他们是怎样使老年人上当受骗的呢?

小陈:我们在选顾客的时候,#$有钱,你必须有购买力;第二是你必须有病;第三就是必须你有保健意识和文化修养,经常锻炼,就为了让自己多活几年,这样的人对保健品或者药品接受比较快,也有购买力。我们把这样的人列为重点顾客。

(小张说,寻找重点顾客#!主要办法就是和老年人热情的聊天,而这也是老年人上当的#$步。)

小张:聊天的目的就是了解他的病情,越详细越好。我们接下来所有的检测结果都是依据他的病情,依据他的自述所做的。

记者:先了解病情,接下来仪器检测,这仪器检测数据准确吗?

小张:我们了解到有哪些病之后,在仪器上就做好标记。如果这个人有脑血栓或者心脏病,我们就在仪器上做做手脚,这个仪器叫血液分析检测仪,就是从手指头抽一滴血,放在玻璃片上,然后用玻璃片盖上,到显微镜底下测试出来。

小张:其实这个有一定的窍门的,你想让这个人病情很重,很简单,把那个血放的时间长一些,因为血有一段时间就凝固了,血液缓流慢,我们就说阿姨你这个心脏不好。看你血液流这么慢;

然后我们就通过调节玻璃片,调出来一个气泡,气泡在显示屏上看就是一个黑洞,一个黑圈,我们就说阿姨你以前伤过吧?她说你怎么知道,我们就说,你看这个黑圈,这个就是血栓因子,通过检测,她对这个仪器就非常相信。

等买药后,我们就把玻璃片盖再稍微挤一下,血自然就流动了,血流速度快了,我们就对她说,阿姨你血流速度快了,这就是服药的效果。然后调出黑圈来,或者是调出来之后让她看到比较细,比以前的小,告诉他,这就是所谓的检测效果。

(在聊天和检测的过程中,就会按照标准,锁定推销目标。当老人符合了潜在客户的条件后,一系列的推销手段就都开始了。)

方法一:故意夸大病情

小陈:故意说重病情,特别是像一些心脏病动脉硬化那种,就说,如果不吃药,不预防的话,估计不到半年、一年就栓了,老人特别害怕,有可能就去买保健品。

方法二:糖衣炮弹进攻

小陈:让你心情高兴,比如问阿姨你今年多大了?有可能这个老太太70多了,60多了,就说阿姨看你年纪也就40、50岁,她自然比较乐意和你去交谈,人都愿意被赞美,所以交谈之后,能把她心理的内需钩出来,然后能尽量促成购买保健品。

方法三:培养感情

小陈:还有就是说感情培养,我在某一个小区里销售,有一个退伍老军人,他是残疾,只能做轮椅,他身体不好,心脏病、高血压、喜欢喝酒,当时我们想让他参加一个讲座,讲座是在二楼,二楼的小楼道比较窄,只能抬着轮椅刚刚能过去,我们就一气把他从一楼抬到二楼,两个小伙子,包括我,我们抬他上去,最后这个顾客一下子买了近万块钱的药。

(在一份内部培训资料里,记者看到,一些销售人员被包装成医学院学生,他们在推销药品时的动作,都有着严格的规定。)

小陈:主要目的是和老人们感情沟通,取得他的信任,觉得我们这帮学生特别有礼有素质,有修养,让他感觉到特别的亲切,

记者:我看资料里对于潜在客户的细微动作,甚至目光都进行了细致的分析?

小陈:这些东西是心理学的,心理学研究有它一定的道理,我们会根据他的小动作分析顾客的心理,然后采取什么样的对策。

(推销人员就是用这样的方法骗取老人的信任,打着药品的幌子向老人们推销出一盒盒的保健品。)

记者:那这些保健品你认为到底有没有用呢?

小张:效果实际上并不是你吃出来的,而是心理暗示,培养出来的。一些老年人比较空虚,通过一些方法让他心情高兴,心情愉快,有时候说实在的,心理治疗要比药效效果要好得多,心情好了,百病没有。

(小张说他们推销的大部分保健品对治疗疾病都没有什么作用,即使有的产品能起一些作用也是因为添加了西药。)

小张:他们称这个是“药”,是天然的,无毒副作用,都是包装出来的,举一个例子就是你吃了这个保健品,血压很快降下来了,这不可能。那不是保健品的效果,是药的东西。

(在保健品卖给老人后,销售人员还要进行感情维护,欺骗老人们继续购买他们的产品。)

小陈:要感情维护,像一个老太太,我记得当时她儿女都在外,我们卖给她保健品之后,隔段时间我们去做家访,因为老人一些体力活干不了,帮她干一些活,她觉得我就像他孙子和儿子一样,看着比较顺心,和老人在一块就称娘儿俩,我们之间特别亲,她心情也开朗了些,以前她特别不开心,不愿意出去玩,现在她也愿意出去玩了,然后通过仪器检测我就说,你看你效果确实好了,实际上她到医院检测,还是一样的,和以前没有改变。

(小张和小陈在这个行业工作了多年,由于受不了内心的谴责,早早离开了这个行业。)

小张:说实在的,他如果有病,有病就有需求,有需求就有上当,你不买我的药,也还有人卖你。就有这种心理,包括员工,包括经理都是这么想的,你只要有病,你就得上当,你让别人骗,还不如让我骗,确实是这样,实际上就是这么一回事。

(小陈说,如果自己或家人有病一定会去正规的医院。他说,千万不要听信保健品能够治病的谎言。)

(责任编辑:梁倩缘 )

会议合作、活动报道需求可联系彭先生:18820041981(微信同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