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合作

去医院这一点一定要知道 医生#!怕这些加号

2015-12-14 09:15:21  来源:健康时报网    转载

加号看病的情形并不少见,表现形式也多种多样。其实,有些不合理的加号不仅增添了医生的负担,也助长了票贩子“气焰”,还会导致大医院人满为患。

熟人手里的加号

找熟悉的医生看病放心些,这是很多老百姓心底的真实想法,而这对于医生而言,却成了 “甜蜜的负担”。

湖北省人民医院妇科主任医师洛若愚就常常碰到熟人来加号看病。他介绍,出门诊时每天要看五六十个号,其中加号就有十多个,而这里面不乏熟人相托。“很多熟人的病其实并没有必要到我来这看”,洛若愚表示,因为是熟人的关系,不给面子会觉得很为难。然而,这些熟人却常常会扰乱正常看病的秩序。

为此,洛若愚还教训了几回自己的亲弟弟。“他的熟人一来,一提前,后面的人都看着,说医生开后门”,在洛若愚看来,这是有损医生形象的事。

人们习惯找熟人,有时候甚至可能看的根本不是自己该看的病,这样令医生更加尴尬。

前段时间,有位医生找到洛若愚,说有个熟人要生孩子,让他在产妇孕期三四个月的时候就一路追踪,一直到生产。“这种患者还不少呢!”洛大夫不禁感叹:其实自己仅仅只是妇科大夫,只有患者在产科有合并症的时候才诊治,而这种搭界又不对口的隐形加号患者,自己实在是疲于应对。

其实,看病找不找熟人根本没有多大差别。“一名真正职业的医生,就像画家一样,他们希望每一个作品都是顶级的作品,绝不会把一个人看好一点,而却把另一个人看坏一点。”洛若愚表示。

中华医学会行为医学分会常务委员杨震点评:

迫于各种社会关系,来自各个层面的压力,医生难免会遇到“人情号”,要解决这个问题,关键还是要建立公平法制的社会大环境。

另外,应该有按序排队的意识,看病不找熟人就像是维护好的交通秩序一样。以排队时的插队为例,不同城市大家的觉悟不一样,在大城市已经有好的转变。但是,如何形成这种意识,并且付诸实践,仍需要时间。

票贩子手里的加号

“大夫,我大老远坐火车过来,昨晚排了一宿没排着,您就给我加一个吧!”望着眼前苦苦哀求的七八十岁老人及各种愁容满面、满怀期盼的患者,北京中医医院刘汶大夫心一软,给加了一个号。

而像刘汶这样的大夫却常常被票贩子利用。早前,“协和老万”的一则微博就透露出了医生的无奈。某女手提拉杆箱打断正在接诊的大夫,称自己刚下火车需要加号,医生看着轻飘飘的拉杆箱,不得不感叹:票贩子的道具又翻新了!

刘汶对于票贩子的态度很明确,“票贩子我从来不加号”,但她也坦言,肯定有票贩子在自己这儿加过号,“有的人反复来,但是每次看病的又不是他,基本就可以锁定。”刚开始的一段时间不太认识,票贩子也总是换来换去,这给刘医生甄别带来了难度。

前几年由于看病人过多,身为医生的刘汶也生病了。有的时候,半天要看一百多个号,从下午一点半看到晚上九点半,“人都是飘着的,血压也升高了,身体很不好。”现在刘汶限了号,情况稍有好转。

中华医学会行为医学分会常务委员杨震点评:

票贩子瞅准医生手里的加号盈利,正是看准了医生仁慈之心和法律监管缺位的漏洞。

让医生去鉴别甚至是打击票贩子是本末倒置,医生的本分是看病,不能让他们在人生安全无法保障的情况下还去做这些。而医院也不具备打击的法律手段,没有执法权,只能是友善提醒,尽力维护。

医院不限定的加号

面对越来越多的患者,很多医院都会“限号”,但更多的知名医院却很难做到。

“每次出门诊都是一场灾难。”一位三甲医院医生透露,一天上午#!合适的是看二十多个号,但却常挂到八十多个。这样下来,分配给每个患者的时间就少之又少,对于患者来说,本身也确实不公平。

“如果是下午的门诊,一般都要看到晚上去,如果是上午的门诊,还要影响下午安排的手术。”这位医生说,无限加号还会给其他科室带来额外负担。一次诊疗需多部门配合,如果加号太晚,收费没法收,化验没法做,其他配药也配不出来,即使医生有精力,也不可能拖着全院的同事一起加班。

专家号无限制地往上加,还会产生一个怪现象:有的医生恨不得有分身术,有的医生不是“门前清”(一个患者都没有)就是“海底捞”(只有一个患者)。其实,有一部分患者是常见病,一般的医生就能看。

中华医学会行为医学分会常务委员杨震点评:

引导民众正确就诊,要提倡分级诊疗,大医院的定位应是疑难危重患者,若大专家都集中在大医院,老百姓一个普通的感冒咳嗽也去看专家号,会加剧看病难。

但分级诊疗一定不是医疗机构凭一己之力完成。如何提高基层医生的规范化水平,如何调整报销的支付方式,如何调动大医院医生多点执业,如何使得优质的医疗资源下沉,需要更多的思考。

记者手记:改变就医意识等待政策落地

采访中,与海淀区一对老年夫妇的对话令记者印象深刻。

刘先生介绍,自己本来并不迷信大医院,到了大医院也从不专挑专家看病。平时一点小病小痛,能在社区医院解决都在社区医院解决,可还是有许多担心。

老两口遇到的现实情况是,社区医院的药品少,有时候不同厂家的药效也不同;社区里医生很多不是科班出身,医术能否真的令人信服?社区里血常规没法做,要是发烧感冒,抗生素却开不出来;可是要去大医院,路上倒车费神费力,一天下来,真是吃不消。

今年倒是有个好消息,老两口家门口不远处开了一家新医院,是一家著名的三甲医院开在海淀区的分院,硬件条件也好,跟大医院没啥区别。可是这个医院周末不接诊,听说住院区也只开了两层,可能是因为医护人员不够……

老夫妇的担心或许代表了许多老百姓的共同心声,本文探讨的加号问题,或许只是老百姓看病难的一个表现,分级诊疗给了我们很大的希望。如何使得分级诊疗真正落地?既需要医生多点执业的政策进一步放开,也需要补齐社区医院缺药、调整诊治范围的合适举措,当然,更需要的是时间。

在此之前,从自身做起,少求一个给医生添负担的人情号,少买一个票贩子的加号,一般的病能在下一级医院看,不要扎堆在三甲医院,这需要我们意识观念的改变。

医生加号,是其工作量以外的义务行为。无论是人情所迫,还是规定要求,抑或是医者仁心,都不应该成为我们盲目加号的理由。像前段时间朝阳医院的患者,对医生大打出手就更不应该了。有序就医,人人有责,用更加合理的方式看病,是每个患者都需要明白的常理。如果让医生负累踽踽而行,倏然回首,才发现伤及的也许是我们自己……

(责任编辑:梁倩缘 )

会议合作、活动报道需求可联系彭先生:18820041981(微信同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