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合作

王国强:加快推进中医药创新驱动发展

2015-10-09 14:51:48  来源:新华网健康频道    转载

新华网10月9日电 (刘映)“中国中医科学院终身研究员屠呦呦因发现青蒿素而获诺贝尔奖,进一步深化了我们对中医药是具有原创优势的科技资源的认识。”国家卫生计生委副主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在昨日举行的祝贺屠呦呦研究员荣获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座谈会上表示,将加快推进中医药创新驱动发展。

当日,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共同举办座谈会,祝贺屠呦呦研究员荣获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图为国家卫生计生委副主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

王国强表示,40多年来,屠呦呦全身心投入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世界性流行病疟疾的防治研究,从中医药这一伟大宝库中寻找创新源泉,从浩瀚的古代医籍中汲取创新灵感,从现代科学技术中吸收创新手段,与她领导的研究团队坚持不懈,攻坚克难,团结协作,联合攻关,成功地从中草药青蒿中提取出青蒿素,对于研制系列青蒿素类药品发挥了关键作用。这一成就,挽救了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数百万人的生命,有力地推动了国际抗疟事业的发展,在世界抗疟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

发现青蒿素重在“三个坚持、三个善于”

对于青蒿素的发现对中医药发展的启示,王国强将其归纳为“三个坚持、三个善于”。

王国强说,“三个坚持”,即一是坚持目标导向:把研究方向聚焦在严重威胁人类健康乃至生命的重大传染病上,把目标瞄准在提高药物的临床疗效上,大计划部署、大团队合作,举全国之力,聚多学科优势,这为青蒿素的发现提供了机制的保障和平台。二是坚持不懈努力:190次失败、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意味着放弃,屠呦呦凭着她的自信和勇气,执着和坚持,最终取得了成功,这也是当今的中医药科技工作者应该坚守的精神。三是坚持基础和临床结合:发现青蒿素,这仅仅是成功的开始,在此基础上创制药物,应用到病人身上才是最后的成功,屠呦呦团队一步一个脚印,攻克了这个难题。

“三个善于”,则是一善于从中医药这一伟大宝库中寻找创新源泉。屠呦呦团队从2000种中药中聚焦到了青蒿这个中草药,这并非偶然,既得益于先哲的发现,也得益于屠呦呦对中医药理论知识的娴熟掌握。二是善于从传统技术方法上汲取创新灵感。“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区区15个字,给了屠呦呦新的灵感,转向低温提取,从而解决了提取物活性问题,这对我们如何继承是一个很好的启示。三是善于从现代科学技术中吸收创新手段。用乙醚提取法从青蒿中提取青蒿素,就是很好地运用了现代科学技术。应当说青蒿素的发现和提取,是在继承中创新,传统与现代科学技术结合的典型范例。我们要进一步对这个范例进行剖析,探索出中医药创新发展的规律。

深化对中医药原创优势的认识

王国强指出,中医药在理论上具有独特的生理观、病理观、疾病防治观,注重社会环境、心理因素对人体健康状况及疾病发生发展的影响,注重从人的整体功能状态来判断健康状况和疾病的发生发展,注重实施个体化辨证论治,注重“以人为本”而选择人性化的治疗方式,注重以“治未病”理念为核心、防患于未然而强调个人的养生保健,并贯穿于疾病发生、发展、变化的全过程,这些都与转变了的医学模式相吻合,与调整了的医学目的相一致,完全符合当今医学的发展方向。

中医药还具有临床疗效确切、用药相对安全、服务方式灵活、费用比较低廉、创新潜力巨大、发展空间广阔等方面的优势。可以说,中医药是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主要领域,蕴含着巨大的创新潜力。“面对当前世界性的医学难题,医学界和生物医药界纷纷将目光投向传统医药领域。中医药与现代科学理论、技术和方法渗透结合,很可能为生命科学和医疗卫生的突破作出更大贡献。大力推动中医药科技创新,将资源优势、知识优势转化为技术优势、经济优势,促进健康产业发展,可以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作出更大贡献。屠呦呦获奖也告诉我们,中医药在维护人类健康方面大有可为,我们要进一步提振精气神,坚定信心。”王国强说。

解决“碎片化”问题,推进中医药创新驱动发展

在如何加快推进中医药创新驱动发展方面,王国强提出了几点意见:

一是把握中医药科技创新的方向。始终坚持问题和目标导向。要紧密结合经济社会发展对中医药的重大需求,紧密结合中医药发展遇到的瓶颈制约,明确中医药科技创新的主攻方向。要坚持中医药学的原创思维作为理论和技术创新的逻辑起点,原创思维是任何一门科学创新发展的根本和前提,要把自身的原创思维作为中医药理论创新和技术创新的基础前提,不断取得原创性成果,形成原创性优势。

二是瞄准中医药科技创新的前沿和重点。中医药创新根本上是方法学的创新。如何把握精髓,构建符合中医药规律的方法学体系是当前中医药科技创新的瓶颈问题。要根据中医药的历史积累、实践经验,集成生物医学、系统科学、复杂科学等研究方法,丰富和发展生命科学的认识论和方法论,指导中医药的各类科学实践,进而阐明中医药理论的科学内涵,创新发展中医药理论和技术,完善医疗保健模式,解决临床防病治病的实际问题。

三是探索中医药科技创新的路径。在现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既要善于从古代经典医籍中寻找创新灵感,也要善于学习借鉴先进的科学技术汲取营养、为我所用,将中医药原创思维和快速发展的信息、生物、新材料等新技术以及不断涌现的新方法有机结合起来,从中寻找创新路径和手段。要充分发挥中西医各自优势,从提高临床疗效入手,探索现代医学与中医药学共融发展的切入点,促进中医、西医两种医学在疾病诊疗过程中的优势互补与融合,服务人类健康。

四是健全中医药科技创新机制。王国强表示,这其中又包含四点,一是加强科技规划、项目和规划的统筹,着力解决“碎片化”问题,将政府投入更多用于基础前沿研究、共性关键技术研究和科研平台建设。二是打破壁垒,创建战略联合体。鼓励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医疗机构、企业、金融机构等不同主体之间开展深度合作,推动建立各类科研计划攻关、技术创新服务平台、技术创新联盟以及区域特色产业创新集群,真正形成利益共同体。三是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瞄准生产和临床应用以及市场需求开展科研活动,把技术需求和创新攻关结合起来,把市场拉动和技术驱动作用协调起来。提高科技资源使用效益。四是推进大型科学仪器设备、科技文献、科学数据等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加快建立健全开放共享的运行服务管理模式和支持方式。

五是弘扬中医药科技发展的精神和品质。“向屠呦呦研究员和她的团队学习,我们要始终坚持中医药人对发展中医药事业的自信、自尊、自觉、自强的精神和品质。”王国强说。

(责任编辑:梁倩缘 )

会议合作、活动报道需求可联系彭先生:18820041981(微信同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