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合作

马云对移动医疗的#!新看法:是催化,不是颠覆

2015-08-31 11:58:27      家庭医生在线

互联网是个快速发展同时又孕育着各种创新型思维模式、商业模式的领域。我们经常接待#(的互联网巨头,他们都对中国互联网及催生的电商等行业的的发展叹为观止。在这种背景下,互联网医疗近一两年来,成为被高度关注的热点话题。在和大家一样,期待、憧憬着互联网医疗带来的新模式、新价值的同时,我也想说几句更为理智的话。

我对互联网医疗的前景非常认同,非常期待,也坚信在未来的5年、10年、15年,互联网医疗会起到非常大的作用,但是我们需要思考目前中国互联网医疗到底处在什么样的情况?我是负责投资的,天天跟各种各样不同的互联网医疗同行们在聊,我感到大家的躁动多于冷静思考,一腔热血当然是非常重要的,但是,理智地理解现实更是必要的。

对互联网医疗,我对创业者有四句话想说。

互联网医疗

(1)是服务,而不是简单的商品;

(2)是催化,不是颠覆;

(3)是从局部切入,而不是全盘通吃——基于以上,我觉得互联网从业者需要比较冷静地看待这件事情;

(4)我们从事的这份事业是需要长期深耕的一块领域。

为什么互联网医疗是服务而不是商品

我们先来看看一般意义上的电商。#$个看提供的内容是什么?是商品,是标准化的、具象的、有形的商品。比如淘宝、天猫上面卖的商品是什么?是有形的,很容易描述的,有一些是标准化的,比如买手机、衣服,对于消费者来讲是透明的,容易理解的。第二个是以交易为核心的,消费者买完后交易就结束了。就完了。第三个是消费者的消费情绪容易被激发,曾经有机构做过研究,在淘宝、天猫平台上卖出去货大概有30%-40%是消费者临时决定购买的,逛着逛着就买一些计划外的东西是很正常的,所以说消费者的行为是可以被激发的,高频的,现在淘宝已经成为一种生活方式,没事就在上面逛一逛,尤其是手淘之后,以消费者为主导的链条更短,也更清晰。

但是我们来看一看互联网医疗,互联网医疗提供的不是商品,是服务,是个性化的、无形的、难描述的、具有一定不确定性的服务。举例来说,即便是一个很简单的发烧,也很难确定这个发烧的背后是什么?所以互联网医疗想要提供的服务实际上是一种非常不确定的命题,消费者接受的服务质量也非常难描述——这个医生好还是不好?怎样综合地评价他得到的医疗服务?这种评价是有很多不确定性,而且是难描述的。互联网医疗是以服务为核心的。比如大夫在网上提供问诊、远程医疗、长期慢病监护等等,所有的服务一定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不是说买一个手机那么简单。此外,这种服务是低频的,无法被激发的,因为如果不需要的话,不可能逛着逛着就买药,就问诊。而且这是以医生为主导的,想要什么药、什么检查是医生说了算,不是消费者自主决定的,而且链条很长。

互联网投资界有一个评判公司价值的法则,如果没有利润那就看收入,没有收入就看流量,或者是看用户,用户和流量当成一个基本上和收入、利润同等重要的考核指标,来判断这个公司有没有价值,但是我想说在互联网医疗上可能这个思路需要一定变化,因为这不是一个流量为王的行业,它是不能够被激发的,无法因为用户很多就快速变现,所以对互联网医疗来说,投资人更应该关注公司对后台优质服务的快速对接能力。

但是医疗服务怎么对接?医疗资源就那么多,优质医生就那么多,让三甲医院优秀医生看完病之后再上网提供远程慢病跟踪,他的动力在哪里?他能不能够长期、持续地为患者提供这样的服务?

如果要想做成一个整体大体系的话,支付是非常关键的一环,应该起到牵动或引导作用。

美国奥巴马的医改跟以往相比有一个很重要的变化是,以医疗结果为导向付费,这样医生就会有动力开动脑筋做好病人的长期慢性病管理,这样一来可以整体提升病人健康状况。如果是以项目付费,做一个CT给多少钱,看一个病人多少钱,这就很难真正把整个医疗体系的资源配置合理化利用起来。而互联网医疗恰恰可以在医疗体系前端(健康维护,到医院看病以前)或后端(慢病管理、用药服务等,在医院看完病之后)起到很重要的作用,提升医疗体系整体的效率。而这一点恰恰是支付体系#!关注,#!应该发挥作用的地方。所以在支付体系没有理顺,没有足够强大能力的时候,互联网医疗的发展会受到一定的制约。

为什么互联网医疗是催化或协同,而不是颠覆

医疗的本质决定,有很多核心的环节一定要线下进行的。检查、检验、治疗、手术等不用说,即便是很多诊断工作,也需要医生和病人有面对面的接触才能准确完成。我们从事互联网医疗的工作,是应该想如何与线下环节贯穿、协同,像催化剂一样,促进形成一个更高效的医疗体系,而不是“颠覆”这个体系。

现在的医疗体系是以治病为主的,前端健康或者亚健康管理、慢病管理等等,这些在整个医疗体系里实际上并没有很好地展开,而恰恰是这些地方可以提升整个医疗体系运作的效率的方式。

除了安全、质量这两个#!基本的要求之外,互联网医疗本质是什么?我想它的本质应该是提升效率,所谓提升效率就是指借助互联网的力量在健康人群里捕捉到需要进行健康指导的人,为他提供适时、适当的健康指导。这是互联网可以做到的事情,但一定要跟线下服务结合起来,所以说到底,互联网医疗起到的作用是润滑剂的作用,催化剂的作用,借助互联网医疗联接线上和线下,把每个人的全健康能够做成一个整体。

为什么互联网医疗是局部切入而不是全盘通吃

很多创业者都说要做全链条、做闭环、做整体平台,我觉得那是非常美好的理想,但是把镜头拉到现实,结合医疗领域的特殊性,我认为眼下能够做起来的创业项目,应该是从局部切入,原因是医疗的服务是细分的,专业的。

Scott(MobileMedicalSpecialists总裁,此次会议上以“美国互联网医疗技术应用”为题进行了演讲,编者注)刚刚在演讲中提到,他有一个产品是专门做心衰之后的体重控制,因为健康人、糖尿病人和心衰病人的体重控制是不同的,如果想要介入到专科治疗、要真正做到医疗的核心本质的时候,就一定要细分领域。

#$是因为医疗细分、专业性太强。每个病种诊断、治疗、长期管理都是一门专科;不同的辅助科室,所依托的技术也都很不一样。如果有一个大的平台,所有病种都可以全流程覆盖,那当然是非常好的,因为综合型的平台能够给到用户一个非常好的体验,这样的平台已经有技术和资源比较雄厚的公司开始做了。对于每一个自己做公司的创业者来讲,我觉得大家应该想一想应该做哪个细分领域,做哪些病种,哪个科室,哪种技术,吸引哪类医生,这对互联网产品和运营模式的要求都会不一样?

第二点是因为互联网医疗一定要跟线下资源对接,这就决定了你的发展需要一点一点落地,我们看到一些做得不错、面比较广的公司,是因为积淀时间够长,才有可能实现较为广阔的覆盖,才能把一点一点做成一片。

第三点还是因为支付。我国医保现在的支付体系是按项目收费,以疾病治疗为核心,对于诊前和诊后的支付尚未有特别清晰的思路,不能有效激励疾病预防和长期管理。所以互联网医疗能跑通的可能会集中于某些不明显受限于医保报销的医疗服务种类,而不是大规模,各种疾病都涵盖的普适模式。

这几点原因让我觉得,目前互联网医疗应该是一个局部切入的角度。能够切入哪些?我抛砖引玉一下,可能有以下这些思路。

一是要有以数据为支撑的远程医疗。数据对远程医疗来说是基础存在,比如像轻问诊,似乎也是远程医疗,毕竟医生跟病人不在一起,但是因为没有完整的医疗数据,所以远程医疗的最终效果不会特别理想。

二是可穿戴设备,但是需要有能够托得住可穿戴设备的服务与之相配合。

第三是独立于公立体系以外的分级医生网络,为什么?现在我们看到的骨感现实是,因为公立体系的支付制度和价格体系的制定,优质医疗服务的落差其实不能够被价格体现出来。所以,如果要想建立一个基层医院愿意转诊、上级医生愿意收诊的真正的分级诊疗体系,一定是有合理的价格体系做支撑的,所以我认为在公立体系以外,私立医院、私立诊所、多点执业医生目前可能更有机会实现这种分级医生网络的建设。

第四是有医保、商保作支撑的慢病管理。现在做慢病管理的有很多,但是支付方是谁?仍然是一个问题。如果想在慢病管理上做到一定规模,那么这个系统是需要支付方的。如果长期找不到明确的付费方,商业模式很难维持。

(来源:医谷网)

(责任编辑:梁倩缘 )

会议合作、活动报道需求可联系彭先生:18820041981(微信同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