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合作

洋产奇异果实为北京后代 失一颗种年亏3亿美元

2015-06-02 17:59:15      家庭医生在线

果肉金黄、汁水四溅,引人垂涎的新西兰奇异果广告,市民一定不陌生。但广告上绝不会告诉您:畅销世界的新西兰奇异果,其“父母”都是中国的,“母亲”还就来自咱北京。

这是30多年前,国内对野生猕猴桃基因资源保护意识淡薄,以致流失海外的后果。类似的例子还有不少。如今,京郊的野生猕猴桃、野生大豆、甘草、黄芪等11种作物,入选了《国家重点保护农业野生植物资源名录》,本市正在加紧进行资源摸底,今后将建种库#)保护。

流失一颗种年亏3亿美元

记者来到负责本市农业野生植物保护的市农业局环境监测站。提起奇异果的案例,工作人员连连叹息,“是个深刻的反面教材。”

追根溯源,还要回到一百多年前。那是1905年,一位名叫伊莎贝尔的新西兰女教师,万里之外来看望她在中国武汉的哥哥,偶然的机会尝到了中华猕猴桃的美味,久久不能忘怀,于是就把猕猴桃种子带回到了新西兰,并转送给当地的果树专家。由于新西兰特别的火山岩土,土壤松软肥沃,非常适合猕猴桃生长,很快就在新西兰全国各地生根发芽,如今,新西兰全国有2700多名拥有大片土地的农民纷纷种植,开辟了一个举世瞩目的新的水果产业。

半个世纪后的1977年,新西兰科学家到中国旅游时,又从北京植物园、广西桂林的植物学院以及在中国南部及中部的野生地区,搜集到口感独特的野生猕猴桃种子,并将其带回国,种植在新西兰的园艺研究园。经过多年研究栽种,最后由一棵在北京所产具有黄色果肉和良好口感的母株,以及一棵从桂林所生产、结出大而多汁的果子的父株,共同培植出优质高产的猕猴桃品种,起名“新西兰黄金奇异果”,上市后迅速走红,畅销世界各地,至今每年为其创汇达3亿美元。现在,回到了“故乡”中国的新西兰奇异果,比国产猕猴桃贵10倍。

“这本是我们的资源,却给别人‘做了嫁衣裳’。吃亏就吃在种子资源保护意识太弱了。”工作人员说。

这不是#!“惨痛”的教训。上世纪50年代,大豆包囊线虫病曾使美国大豆生产遭受了灭顶之灾,然而美国科学家在我国的野生大豆——“北京小黑豆”中,找到了抗此病的基因,使美国一跃而成为超过中国的大豆生产#$强国。

就在奇异果种子流失的上世纪70年代,中国的野生大豆遗传材料也流失到美国,后被世界种业巨头——孟山都公司获得,从中发现一种“标记基因”,将其申请专利,每年由此赚取的利润何止几十亿美元。

野大豆濒危,甘草稀少

亡羊补牢。农业部已出台《国家重点保护农业野生植物资源名录》,本市现有的1790种野生植物中,有11种入选,分别是:野生大豆、野生猕猴桃、东北茶藨子、甘草、木贼麻黄、草麻黄、黄芪、刺五加、五味子、河北梨和兰科。

针对这11种珍贵野生植物的考察,已于去年起悄然在京郊展开。市农业局环境监测站在延庆县、门头沟区的9个乡镇,启动了野大豆、甘草的调查工作,目前刚刚获得初步成果。

调查显示:由于生物学特性独特和对生存环境的条件要求较为苛刻,有“药中之王”美誉的甘草在本市分布数量已极其稀少,#!为濒危,仅在延庆、门头沟零星分布,一年来工作人员只发现有4个种群,总数约400余株。这些仅存的甘草,还面临垦荒、盗挖等人为破坏威胁,亟待实施保护。

目前,由于全国“重粮轻草”观念的影响和垦殖指数的增加,作为当今栽培大豆“祖先”的野生大豆,面积也在逐年减少,已成为濒临灭绝的物种。在北京,仅野鸭湖国家湿地公园保护区,能够较好的保护野大豆种群,其余野大豆种群多分布于集体或农民承包地,遭受破坏的可能性较大。

郊游切莫乱折枝

针对其他农业野生植物的考察,眼下正在进行。今后,本市要为11种国家重点保护农业野生植物,建设种质资源库,留住它们的优良基因,同时与海关部门密切协作,确保种质资源不外流。

市农业局环境监测站负责人欧阳喜辉告诉记者,农业野生植物在长期的自然选择过程中形成了丰富的优良特性,蕴藏着大量的高产、优质、抗病虫、抗旱、抗寒、耐瘠薄、对环境友好等不可再生的优异基因,是我国遗传育种和生物技术研究的重要物质基础,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资源。

作为市民,也应提高生态环境保护意识,用实际行动保护本国资源,#!简单的做法就是,郊游不要乱折枝。欧阳喜辉提醒说,由于农业野生植物的生境保护区同时也多为著名的风景区,如:百花山、雾灵山、野鸭湖等,所以在郊游时,市民切记不要随意折损植物,采摘野花,避免对野生植物资源造成破坏,同时,文明出行,不要乱丢垃圾,特别是塑料袋等包装物,以免破坏野生植物赖以生存的环境。

(来源:中国食品报网)

(责任编辑:梁倩缘 )

会议合作、活动报道需求可联系彭先生:18820041981(微信同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