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用药风险信息 止吐药甲氧氯普胺有不良反应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近日发布《药品不良反应信息通报》,提示关注甲氧氯普胺引起的锥体外系反应。《通报》指出,儿童及老年人应谨慎使用甲氧氯普胺,处方中应注意用药剂量,连续用药时间不宜过长。医务人员应密切观察患者用药后的临床表现,患者如出现局部僵硬、抽搐、震颤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通报》称,锥体外系是人体运动系统的组成部分,其主要功能是调节肌张力、肌肉的协调运动与平衡。这种调节功能有赖于神经递质多巴胺和乙酰胆碱的动态平衡,当多巴胺减少或乙酰胆碱相对增多时,可出现胆碱能神经亢进症状,称为锥体外系反应。
甲氧氯普胺是一种多巴胺受体拮抗药,其适应证包括慢性胃炎、胃下垂,消化不良等引起的腹胀腹痛,胃排空延缓以及手术、化疗、外伤、颅脑损伤等引起的恶心和呕吐等。大剂量长期应用甲氧氯普胺可能阻断多巴胺受体,使胆碱能受体相对亢进导致锥体外系反应。
《通报》提示,甲氧氯普胺引起的锥体外系反应主要表现为局部僵硬、肌肉不随意收缩、抽搐、震颤等。长期(1年以上)用药患者可能出现迟发性运动障碍,表现为某一肌群的不自主的节律性重复运动,肢体不自主的重复运动或抽动,以及躯干肌运动不协调等不可逆的锥体外系反应。
国家食药总局要求,药品生产企业应加强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及时更新用药风险信息,以有效方式将甲氧氯普胺的风险告知医务人员和患者。
(责任编辑:梁倩缘 )
会议合作、活动报道需求可联系彭先生:18820041981(微信同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