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合作

脚踏实地,默默耕耘,守护心灵健康——中医脑病科专家裴清华

2025-05-08 13:26:45      家庭医生在线 举报/反馈

在北京这座现代与古老交融的城市,有一位医生,她用自己二十多年的坚守,脚踏实地,默默耕耘,始终专注于抑郁症、焦虑症、睡眠障碍的基础和临床研究,为无数患者找回健康与希望。她就是裴清华,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脑病科的教授、主任医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医学之路漫长且艰辛,而裴清华一直坚信:“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这不仅是一句医学箴言,更是她在行医生涯中始终践行的信念。她用温暖与爱去倾听患者的痛苦,用科学与经验去帮助他们走出阴霾,为患者点亮心灵的微光。


心怀大医初心,砥砺前行

医学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科,而从医之路则是一条充满挑战与探索的旅程。裴清华的医学之路,始于她年少时对生命的敬畏与对健康的向往。她的家庭并无医学背景,但她从小便对人类的心理活动和神经系统的运作充满兴趣。她相信,医学不仅仅是治病救人,更是理解与共情,是人与人之间最深层次的沟通。

带着这份信念,她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北京中医药大学,师从国家级名老中医唐启盛教授,探索中医药防治脑病的研究。在医学殿堂中,她刻苦学习,研读经典,在中西医结合的框架下,不断深化对神经系统及精神疾病的理解。从本科到硕士,再到博士,她始终保持着对医学的敬畏与热爱,并将“医者仁心”作为自己一生的信条。

在求学过程中,她不仅掌握了现代医学的前沿知识,还深耕中医传统理论,研究黄帝内经、伤寒论等经典著作。她深知,焦虑、抑郁、失眠等疾病不仅仅是大脑神经递质失衡的问题,还与患者的情志、五脏六腑、阴阳平衡密切相关。因此,她致力于探索中西医结合+心理治疗的模式,希望能够为每一位患者提供更全面的治疗方案。

临床一线的坚守:用温暖疗愈患者

在医学界,有些人选择走上科研之路,而有些人则选择深耕临床,将全部精力投入到患者的康复之中。裴清华毫无疑问是后者。

她常说:“医学不仅是科学,更是一种温暖的艺术。”在中医脑病科,她每天都会接待来自全国各地的患者。他们中有的是饱受焦虑折磨的职场人,有的是因长期失眠而精力衰竭的老人,还有的是因抑郁而对生活失去希望的年轻人。

30岁的陈先生(化名)是一家互联网公司的产品经理,长期高压工作让他开始频繁失眠,白天精神恍惚,心慌气短,甚至时常怀疑自己得了重病。他曾去过几家医院,吃了不少抗焦虑药物,但症状始终没有得到根本改善。最终,他的朋友向他推荐了裴清华。

第一次走进诊室,陈先生的眼神里充满了疲惫与不安,他坐下的第一句话就是:“我是不是快要死了?

裴清华没有急于开药,而是详细询问了他的症状、起居作息、情绪变化、睡眠习惯。经过诊断,她发现陈先生患有典型的广泛性焦虑症,中医辨证为心脾两虚。于是,她为他量身定制了一套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案。

中药调理——使用益气健脾,养血安神的方剂,调和气血,改善脏腑功能。

西药治疗——采用抗焦虑药物平衡神经递质,缓解焦虑情绪,使神经系统逐步恢复稳定。

心理干预——结合认知行为疗法(CBT),帮助陈先生调整思维模式,重新建立自信。

生活方式调整——鼓励他规律作息,培养运动习惯,降低目标值,学习减压。

两周后,陈先生的睡眠开始变得稳定,一个月后,他的焦虑情绪减轻了很多,三个月后,他的情绪较稳定,躯体症状改善,基本恢复正常的社会功能,重新找回对生活的热情和希望。

这只是裴清华无数成功案例中的一个。她不仅仅是医生,更是倾听者、陪伴者,她用专业与关怀,帮助患者渡过人生最艰难的时刻。

中西医结合:创新诊疗模式

在焦虑、抑郁、失眠等精神疾病的治疗上,裴清华坚信,中医和西医并不是对立的,而是可以相辅相成的。她的诊疗理念是:“西医精准,中医整体,二者结合,效果更佳。”

现代医学认为,焦虑、抑郁、失眠与脑内的神经递质(如5-羟色胺、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等)的失衡密切相关,因此西药治疗多以抗抑郁药、镇静剂为主。但裴清华认为,仅靠西药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还需要从脏腑功能调理、心理干预等方面入手。

在她的诊疗体系中,她常常选择中西药物结合心理疗法,为患者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药物帮助患者改善情绪和躯体症状,心理治疗帮助患者改变认知,改善思维模式,防止疾病的复发。

她的这一诊疗体系,已经帮助了无数患者摆脱了药物依赖,恢复了身心健康。

她还积极投身医学教学,培养了众多年轻医生。她告诉学生:“医学不仅是科学,更是一门温暖的艺术。你们面对的不是病例,而是活生生的人,他们的痛苦需要被看到,他们的希望值得被守护。”

医者仁心,永不止步

北京这座繁忙的城市里,焦虑、抑郁、失眠成为越来越多人的困扰,而裴清华用她的专业、耐心和温暖,为患者点燃了一盏盏希望之灯。

她始终相信:“医者,不仅要治病,更要治心。让患者真正相信,健康和幸福,并不是遥不可及的梦。”

她的脚步从未停歇,她的光芒,也将继续照耀更多人的生命旅程。

(责任编辑:彭智敏 )

会议合作、活动报道需求可联系彭先生:18820041981(微信同号)。